摘 要
Abstract
2023 年是中国创意写作极为重要的年份,不仅学术活动与重要事件频繁,而且在理论建设和教学实践方面都取得新进展。理论建设上,“以人民性为中心”的学科话语构建、“以在地化为重点”的学科个案、学科经验、学科建设,“以国际化为方向”尝试引介与交流,“以数字化为方法”推进数智教育教学研究等成为重点。基本理论研究的亮点是从人民性立场出发,创意写作的“模仿论”“作者论”“学科史”“故事学”“创意学”“疗愈论”“创意阅读”等核心范畴和命题得到深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世界创意写作前沿文献翻译、整理与研究”的立项具有标志性意义,为创意写作的学科基本理论、话语构建、学科身份等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基于比较创意写作学的视野,国际对话的空间也得以打开。
2023 年是中国创意写作极为重要的年份,不仅学术活动与重要事件频繁,而且在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中国创意写作再出发”高峰论坛(2023)、第七届创意写作高峰论坛、中国写作学会2023 年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国创意写作年会、第二届中国创意写作教育教学实践大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先后召开,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也以“新时代创意写作的际遇与挑战”作为年度会议主题。可以说,创意写作已经成为新时代文学文化原创和文学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同时,本年度中国大学创意写作联盟和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宣告成立,创意写作类第一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世界创意写作前沿理论文献的翻译、整理与研究”立项,英文版《中国创意写作研究》(Chinese Creative Writing Studies)由施普林格出版社发行等,这些都对创意写作学科发展具有“事件”性意义。特别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修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于2024 年1 月正式公布,把“中文创意写作”列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更是凸显了本年度成果的前瞻性和独特的学科意义。
一、“以人民性为中心”
推进中国特色创意写作的基本理论建设
在2023 年创意写作学术活动和实践交流高度活跃的语境下,中国创意写作研究在基本理论、学科建设和实践探索等方面进展迅速。这突出体现在以创意写作以“人民性问题”为中心,“在地化”“国际化”和“数字化”为重点,创意写作的模仿论、作者论、故事学、疗愈论、创意学,以及其社会实践、知识生产等理论命题均有新的深拓或进展,创意写作学学科的话语进一步得到丰富,基本理论框架愈加清晰,实践路径也不断得到明确,整个学科框架、基本观念和方法论方面共识进一步凸显。特别是聚焦于“创意写作的人民性问题”的相关论述,潜在地为中国创意写作学的基本观念和实践论提供了新的阐述框架。
创意写作的“人民性”问题为创意写作的中国化发展和后续实践定调,不仅接续了创意写作学科的民主化、大众化精神,也开启了本土化发展的切入点。葛红兵认为“创意写作和人民性息息相关,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表达形式,创意写作需要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创意写作的人民性问题首先表现在写作价值观上,创意写作需要表达积极、正面的价值观,以此提升人民思想品格。创意写作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创意写作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产品,它常常以社区写作工坊的形式深入到社区的各个层面,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助力和源泉,它关注社会问题”。人民性问题一方面与创意写作学科所倡导的“人人能写作”的理念密切相关,也与创意写作的社会化实践路径不可分割,同时也是中国创意写作特色话语理论构建的重要工作。针对这一问题,葛红兵、李枭银在《论新时代中国特色创意写作理论建构》还强调了“中国创意写作学不仅需要完成创意实践本体论的写作学基础理论创构,也需要为创意社区、创意城市、创意国家的建设提供实践及理论支持”,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创意写作理论建构的新尝试。
与该方面寻求本土理论构建的探索相应的是张永禄等人的创意写作模仿论研究。张永禄、陈至远的《模仿:创意写作的理论渊源与早期实践探索》梳理了西方文论中的模仿论观点,对理论渊源进行了追溯,对古典时期模仿观念、模仿教学法、从模仿到创意进行了审视。目前,张永禄、喻大翔、王宏图等学者在该方面的研究都有一定积累,创意写作模仿论研究不断被重提,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喻大翔2019年的文章《模式、模仿与创意写作》正是从“创造性”角度理解模仿与创意写作的关系,讨论的是“从模式到模仿”“从模仿到把握”“从把握到自由创造”的不断提升过程。王宏图也从2021 年开始多次探讨了创意写作活动中的模仿写作问题。模仿写作研究关联着传统写作学、修辞学以及创意写作学,是多个写作研究领域的衔接点、对话点之一。
与创意写作模仿论研究寻求本土理论构建的努力对应,刁克利聚焦作者论研究的《创意写作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建构》也着重彰显创意写作的中国特色话语,基于创意写作学科视域展开了作者论建构并主张走向“创意写作诗学”。刁克利的作者理论研究是国内该方面数不多的建构性研究,话语框架和逻辑清晰,在“作者生成论、作者角色论、作者创作论和作者影响论”等多方面有集中的研究。就国内创意写作研究领域来看,基于创造性模仿与作者论的研究仅有为数不多的原创性较强的成果,较为注重学理性层面的建构。例如,刁克利认为,“创意写作的当代建构应该从写作学和写作者这两个方面入手,建构创意写作诗学和创意写作视域下的作家研究”。刁克利的研究与乔西·伯纳德等人倡导的“多模态作者”(multimode writer)研究都比较重视作者身份的复杂性、多样化,关注的焦点是作者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关系,以及突出这类关系与作品生产、创作的具体影响。
许道军在创意写作学科视域下,结合类型小说理论和故事产业研究,有力推进了创意写作的故事学研究。许道军立足故事产业的本体内涵,对故事产业的产业链和产业圈层、开发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故事产业的前沿问题有深入勘察。故事学研究立足于文化产业领域中细分的“故事产业”方向,借助类型学、文化产业研究的理论进行建构。故事学研究源于该团队长期深耕的小说类型学,在故事成规、人物原型、类型方面又融入了技艺方面的训练。故事学承接了叙事学研究重学理的一面,也加强了相关的实践策略、创作规律层面的研究,未来有潜力构成创意写作学科的“创意叙事学”,在促进文学原创、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对话方面或扮演重要角色。
创意阅读研究方面,本年度创意阅读的视角与基本方法得以进一步明确。《中文学刊》推出了葛红兵的《创意阅读论——创意本位的作者阅读理论研究》,这是作者在2021年的论文《从读—解关系走向读—写关系的当代文本——创意写作学视域下的文本研究》之后的又一次观点更新。他指出:“创意阅读论是创意写作学科视野下的方法论之一,是基于创意本体论“人人能写作”视角的作家式阅读理论,为作者的文学阅读提供一种新的解释框架,以帮助提高作者阅读的效果和质量。”创意阅读论是葛红兵早先提出的“创意本位的文科”思路的进一步展开,也是对“读—解关系走向”的进一步提炼。该论点在2019出版的《创意写作教程》中已有初步论述,但到了本年度才有较为系统的讨论,论域更加明确。在该领域,戴凡也是国内较早明确对创意阅读研究的学者之一,在与澳大利亚学者杰里·克罗尔(Jeri Kroll)合作的文章中,她较早对“像作家一样阅读”的理念进行了个案研究。香港浸会大学唐睿的《从创意阅读开启创意写作教育的新探索——基于名著研读与探索故事可能性的教学案例》也是从该角度结合教学案例讨论创意阅读的操作方法和课堂理念,冯汝常对创意阅读的价值功能和课程建设也进行了论述。这些研究正在逐步清理“像作家一样阅读”“创意阅读”的概念内涵,将之整合到中国特色的创意阅读理论话语中去。目前国内对创意阅读的研究亟需加强学科间对话,以促进该方面的学理阐释的多元化、专门化,只有如此未来才有望形成学科基本理论进路。
本年度学科史研究方面主要体现在进一步重视对英语国家创意写作发展阶段的界定,以及讲述创意写作在中国的学科发展简史。陈晓辉、安晓东、苏岑等主编的《创意写作理论与实践》设立了“创意写作简史”章节,对主要英语国家和中国创意写作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概述。还有研究人员将学科史的不同写法视为不同的叙事,认为存在迈尔斯、麦克格尔、道森等不同的学科史“叙事”,并从学科演进角度分为“文学表达”“社会表达”“跨界表达”“数字表达”等多元演进的角度进行梳理。当前国内创意写作学科史研究虽然已经对迈尔斯、保罗·道森、黛安娜·唐纳利、格雷姆·哈珀等人的论点相对熟悉,但从比较的视角、阶段性梳理的层面进行研究仍旧较少,在经过前些年对英语国家创意写作基本情况的初步研究之后,限于文献获取、论题挖掘等方面的困难,目前的进展相对有限,这对创意写作学科基本理论方面的概念阐释、个案发掘研究等具有一定限制。同时,对作为学科的创意写作在中国的发展简史研究也存在缺失,对中外创意写作基本理论的比较研究也需加强。
总体上,2023 年度以人民性为中心构建中国创意写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正在逐步成型,创意写作学学科基本理论的论域也更加清晰,基础理论中的创意阅读、疗愈写作、模仿理论、作者理论、学科史研究都更加明确,与此前的创意写作的形态论、四位一体的实践路径论等研究不断汇融,它们是未来学科共识形成的基础。同时,创意写作学视域下的文本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瓶颈,关系着创意本位的文学批评、文本阅读方法的实践,也关系着创意写作学学科创意阅读理论的构建。但是目前该方面研究对国内当代作家的阅读方法、阅读经验等关注仍有很大不足,尚未能充分从学理层面将之作为新的文学知识生产、批评视角联系起来,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界对创意写作研究的认识和接受。
二、“以在地化为重点”
开展创意写作学科建构与方法、个案研究
与国际范围内创意写作研究在教学法方面的成果迭出相应,本年度国内创意写作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学科话语构建等也取得了新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比较创意写作学为代表的学科细分方向的开拓,创意写作中国化路径的继续推进,创意写作学科史料问题意识的突显,以及学科建制方面的探讨,聚焦学科建设经验总结和个案研究的文章继续增加等方面。
本年度围绕创意写作学科的建设的师资问题、课程功能、教学个案、本土立场等方面的研究和学术交流较为活跃。吴俊强调“在将创意写作列为二级学科呼声日益高涨之际,学术界需要正视创意写作的师资、不同门类高校创意写作课程的功能性质与开设方法等现实问题”。葛红兵、王烯在《与世界对话——比较创意写作学的建构及未来》一文基于对世界范围内创意写作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建立比较创意写作学。王宏图对比较文学与创意写作的关系也进行了论述,认为:“创意写作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能够丰富研究的内容,特别是对于创作作家的创作过程的影响”。国内英语创意写作教育的主要推动者戴凡也立足于创意写作国际对话的视野,她在《创意写作教学与世界文学交流》中指出“外语创意写作要考虑到文化差异”。这些观点一方面考虑到了中国创意写作的本土现实,另一方面也看到了跨文化视域下发展的必要性,将中国创意写作自觉地置于世界文学语境中考量。
英语创意写作教育教学研究作为中国创意写作学科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对作为创意写作的翻译、自我翻译、二语写作、故事讲述等均有深入探查,以戴凡、房霞、高小娟等人的研究较有代表性。戴凡的《英语创意写作教程》(Crafting Creative Nonfiction i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是当前英语创意写作教育教学的重要总结,也是“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修订版)”之一,为英语创意写作教学奠定了可参照的框架。戴凡在英语创意写作研究领域的人才培养方面也着力颇多,目前培养出了国内仅有的两位英语创意写作方向的博士郑炜、李菱,他们在创意写作研究方面均有相应的深入探索。同时,房霞的论文聚焦翻译为基础的创意写作教学法,赵焱等在创意写作二语研究方面也都有了新的进展,该方面的研究与国际学界的相关研究同步程度较高。
当前创意写作的中国化路径逐步清晰,正是中国创意写作学科发展多元化、深入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在创意写作学科的本土化研究方面,谭旭东归纳了创意写作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基本走势和中国化路径,指出存在多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它承载了创意写作学科建设的某些共识,也蕴含了未来更进一步形成独特模式的基础。与此相应的是,在学科路径的宏观研究之外,从文献史料与学科发展经验着眼的研究也构成了该方向的重要内容。宋时磊从学科发展和理论研究两个层面探究了创意写作学科史料的问题,倡导创意写作学科的史料学研究。邹茜也对武汉大学的创意写作教学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回溯和尝试新定位。宋时磊基于文献与史料为创意写作学科架设研究基础的思路,延续了他之前强调的创意写作研究需要加强的观点,希望能够进一步明确创意写作学科的史料和文献基础,对基本论域进行勾勒。邹茜立足于对武汉大学文学教育、文学交流和文学活动的考察,尝试从本土的学科视野出发勾勒、贯通中国高校创意写作学科的课程渊源、理念脉络,也为当前中国创意写作学科史的本土经验发掘提供了新案例。
徐强、张怡微等学者也对创意写作中国资源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勘察,代表了从本土文化资源寻求学科学理建设的力量。徐强在《创意写作的古典资源问题》中强调挖掘中国文化中的古典资源,贯通古典文论、文化精神与现代创意写作。张怡微在《“创意写作”中国化理论资源的可能性》中则立足复旦大学创意写作学科方面近年来的写作工坊训练、故事新编、现代散文到非虚构实践探究本土理论资源,其思路呈现了作家教学的独特性,实现了创作经验的深度融入,具有一定的建构性。
与学科史料、学科渊源角度展开的研究相呼应,在创意写作学科身份方面,随着国内研究人员对创意写作的认知深入,创意写作作为一门学科不断被重提。雷勇集中探讨了创意写作专业硕士学位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特别是重点论述了对创意写作专业硕士的建设方向问题。这是他在更早的文章中强调将创意写作作为一门学科看待的呼吁之后,从专业与学科建设层面进行的进一步探讨。随着2024年中文创意写作增列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这些观点的前瞻性得到了一定的验证,相信该方面的研究会得到